2019年8月4日至5日,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赴浙江丽水龙泉公益服务与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脚步仍在继续。这两天我们先后赴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沈广隆剑铺、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和浙大龙泉旧址进行调研考察。
探寻跨越1500年的技艺
——龙泉青瓷博物馆调研
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龙泉青瓷博物馆,开始了一段青瓷文化之旅。
龙泉青瓷发轫于南朝,并传承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鼎盛时期在南宋和元代,那时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的瓷窑体系,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龙泉成了中国的瓷都。
在中国制瓷史上,龙泉窑在多个方面都是全国第一,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青瓷艺术的极致。也正因如此龙泉窑作为中国瓷器的一大代表,更是远涉重洋,在亚、非、欧三大洲的都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龙泉瓷器和瓷片。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许许多多、样式精美的瓷器,更了解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深入的、全面的认识到了中国的瓷器文化。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更是被选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一个陶瓷类项目。
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他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过度,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叹为观止的龙泉青瓷艺术,不只给了我们艺术上的升华,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伟大与富强;不仅提高了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更增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最后,众人在龙泉青瓷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
缅怀先烈
——参观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
4日下午,实践团的全体学生以及两位带队老师来到了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初到此处,我们的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是丽水市最早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也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第一任浙西南特委书记宗孟平,第三任特委书记许信焜和第四任特委书记张麒麟墓,还有广州起义组织者季步高烈士的纪念碑,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部分骨灰敬以及曾任《解放军报》总编的李逸民少将纪念碑。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深情鞠躬三次,表达自己的敬意。接着我们瞻仰了各位先烈的墓碑,重温先烈的革命历程。
烈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仍长存于我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烈士们浴血奋战又怎么会有如今和平安定的学习环境,如今,这些面对这些为我们而牺牲的人,他们的墓碑就在我们眼前。“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陵园的一草一木,都令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
不忘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对先烈的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就是我们在现实中不懈前进的动力。
短暂的两个小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注定将沉淀为同学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五代传承,百年一剑
——参观沈广隆剑铺
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百年老店沈广隆剑铺。
沈广隆剑铺是有着百年积淀的老店,传承至今,已经经历五代人之多。这次参观主要内容就是这些宝剑藏品以及宝剑的制作流程。镶嵌着精美花纹的剑鞘和雕磨得栩栩如生的剑身,给了参观团每位同学深刻的印象。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宝剑,需要经过烧铁、打磨、雕琢和开锋等多个环节,过程漫长而繁琐,一把质量较好的剑甚至要数年时间来制作,而人生也要经历磨砺,才能最终有所作为。想到此处,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思。
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最终“增益其所不能”。从铸剑的祖师爷欧冶子到今天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少风雨,而这门传统的技艺则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发扬光大,更让我们参观团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前进,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会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总是与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正如着龙泉宝剑,历经千年仍不减其锋利。
参观完毕后,实践团合影留念。
农业的现代革新
——参观考察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
食用菌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于一身的特色食品。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导致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工厂化生产,例如日本的食用菌工厂产品化占有率达80%,台湾、韩国也达60%,而在我国,该项数值仅为2%。
为了了解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5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
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有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和灵芝大棚培育这两项。发展菇类工业化生产,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供应有极大的意义。在经理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金针菇生产线和培育灵芝的大棚。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使用了瓶栽的方式,依次要经过搅拌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室、控制室和生长室等多道工序,最好还要经过后期的分级包装。整个流程均在室内完成,自动化程度也足够高,可以以较少的人力,较低的成本,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接着我们共同进入了灵芝培育的大棚,了解到了灵芝培育的相关知识,目前对灵芝的培育仍有很多课题亟待研究,有些部分浙大农学院就正在研究。
在会议室中,经理又向我们讲述了当今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例如农业方面缺乏人才,广大农民仍使用传统、低效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令人忧心的事实是,农业学科的科研周期相对较长,产出和投入比又相对较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少有人才能潜心投身农业事业。作为全国名校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科技的新型农业不是天空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但要实现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批有爱国情怀的青年,投身于这条看起来更加寂寞的道路。
(文/廉正 罗开,图/周洋)